余粮,土之精气所融结,用以固脱而镇怯,故为丸以治之。此太阴伤寒,全藉阳明为之根,故有转属之症。
太阳少阴,从本从标,其标在上,其本在下,其标在外,其本在内。每经各立总纲一篇,读此便知本经之脉症大略矣。
吐、下、温针之法,非太阳所宜,而三日中亦非吐下之时也。 如阳明实邪转属本经而成虚,则邪盛正衰,温补挽回者甚难。
”又云∶“太阳中风,脉浮紧,不汗出而烦躁。如不头项强痛,则烦不属太阳;不往来寒热,则烦不属少阳;不见三阴症,则烦不属三阴矣。
其曰有邪者,渍形以为汗,在皮者,汗而发之,实者,散而泻之,此汗家三法。 阳明脉迟,即合太阴;太阴脉缓,即合阳明。
呕者主出,阳主外也;寐者主入,阴主内也。风者阳也,四肢亦阳也,两阳相搏,是火当内烁。